中国青年网宁都12月27日电(记者 金铎 通讯员 廖海峰)在宁都县城西北角,有一座峰象灵通广大的神兽,她就是著名的翠微峰。四百多年前,以魏禧为代表的“易堂九子”,在翠微峰避居六十年,他们反抗清兵入侵,不愿做朝廷的官员,四寻志同道合的救国之士,先后写下数百卷传世文章,他们始终心怀以“任天下于一身,托一身于天下”。12月27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昌大学、赣南师范学院、中共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宁都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承办的“易堂九子”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宁都县举行。
“易堂九子”学术研讨会会场。特约通讯员 曾嵘峰 摄 “能知足者天下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下不能贱,能外行骸者天下不能病,能不贪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易堂九子研究会会长邱国坤介绍,这是在翠微峰困守六十年的“易堂九子”的醒世恒言。 据史册记载,“易堂九子”是清初集结在宁都翠微峰上一个著名的文人和教育团体,“易堂九子之首”魏禧被称为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创立的易堂学馆,与谢文洊为首的南丰程山学派、宋之盛为首的星子髻山七隐,并称江西三大学派。“易堂九子”以砥砺廉节、提倡古文、讲求世务为主,以气节文章声名海内,对江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当天,研讨会就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相当成果,对深入研究和阐发“易堂”九子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