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宁都县“沐春苑”小区
老人在新建成的敬老院中幸福生活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李明水报道:“现在住进了舒适安全的保障房,有50多平米,2室一厅一厨一卫,功能齐备,结实、舒适、明亮,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家住宁都县“沐春苑”小区的卢功员满脸幸福的告诉记者。赣州宁都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将解决该县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职责。 高起点:保障房建设数量居全市第一 宁都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从2008年开始建设,到2015年底将建设保障性住房总面积73.67万平方米,共13302套(含在建),其中廉租房6144套,经济适用房300套,公租房6858套。 为了改善该县低收入群体居住状况,2011年以来,宁都县委、县政府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县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实行用地和资金优先倾斜,划出该县翠微西路北侧这一黄金地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大手笔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现在的城北保障性住宅小区占地120亩,共5000套,其中“沐春苑”高层建筑小区总建设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分为10栋18层和1栋12层,共2984套,体量最大,保障房建设数量居全市第一。 分布广:将政策延伸到乡镇 苏区振兴《若干意见》实施以来,随着土坯房改造工程的全速推进,宁都县大部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还是有少部分农村家庭,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一直饱受居住条件困扰,为了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居住问题,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敢于尝试,决定将保障性住房政策向乡镇延伸,将保障房覆盖至乡镇。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县24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建设有保障房,保障范围涵盖普通困难群众、学校、医院。其中,城中“人才公寓”楼500套、城南“九龙苑”1500套、园区“思源小区”804套,城北“沐春苑”2984套,黄陂镇保障性住房230套(乡镇160套,卫生院70套)。 保障全:90%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享保障房政策 谈起现在的新房,住在“沐春苑”小区E栋的卢功员不禁感慨万千。今年70岁的卢功员妻子因病去逝,儿子患有癫痫病,因为年纪大,且儿子经常发癫痫,许多房东害怕而不愿意将房子租给他们,一直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通过申请、摇号,现在住进了舒适安全的保障房,50多平米的住房,2室一厅一厨一卫,功能齐备,结实、舒适、明亮,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卢功员说道。 家住“沐春苑”小区18栋的刘英,由于小时候突发脑膜炎已落下残疾,仅靠丈夫何春红卖苦力养活一家人。原先一家人租住在一间房屋简陋,阴暗潮湿的矮房子里,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经过摇号分配,全家人于2014年住进了廉租房,良好的居住环境重新撑起了他们一家生活的天空。 据了解,宁都县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的低保户已全部安排入住廉租房,城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全县中小学校教师的住房问题100%得到解决,同时还解决了80%的农村医院职工的住房问题,确保了90%的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享受到公租房或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水平最高。 政策好:敬老院遍地开花老有所养 “敬老院里不愁吃喝穿住,条件比家还好哩!这都是党和政府给我带来的实惠,要不是有共产党好政策,我们咋能享上今天的福!”这是住在赖村敬老院五保老人黄家昌说得最多的话。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民生事业蒸蒸日上,新建敬老院遍地开花。 2013年1月,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9315平方米,设置床位350张的宁都赖村镇敬老院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分散在该镇各村的五保老人得以搬迁入住新敬老院,结束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小布镇光荣敬老院座落在小布镇陂下村西竹庵,该院于2013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共投资1700余万元,占地面积46亩,建筑总面积6540平方米,共设置床位170张,目前入住老人116人。如今该敬老院不但能满足该镇所有五保对象的入院需求,还能为社会空巢老人提供托养服务。
来源:大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