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城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是一年橙香时 振兴发展“宁都精彩”之实干担当篇

[复制链接]

993

主题

1008

帖子

5872

积分

管理员

宁都城市网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阳灿烂的宁都,淡淡的橙香飘散在田畴,在心扉,令人醉在丰收盛景时。
  在这个美好时节,脐橙只是80万宁都人的甜蜜收获之一。过去4年,实干担当的宁都人沐浴着党和国家的深情关爱,交上了一份逐年厚重的“幸福答卷”。
  电商升级、旅游升级、文化升级……过去4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宁都县发展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该县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构建“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宁都。
  “农村e邮”服务站点
  “E时代”进农村
  “3天时间,我为妈妈网购的羽绒服就送到了家门口。”说到电商,近日,距离县城60公里的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村民陈珍啧啧称赞。
  “网购,对城里人来说习以为常,但对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民来说,并不容易。”小布镇电商服务站代购点店主黄亮亮说,农村电子商务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现在村里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回家当老板。
  小布镇电商服务站代购点只是宁都县电商勃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电商进农村、进园区,电商创业、电商扶贫等重点工作,电商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在农村电商推进中,该县利用“农村e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村级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网购服务、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手机充值等业务,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便利生活。
  “我们除了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等服务,还可以在线卖宁都的土鸡蛋、黄鸡、红薯和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开业不到十天的电商业主李英介绍说,目前帮助村民代购代销几十笔,累计交易金额1万多元。
  在宁都,像黄亮亮、李英这样开网店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电商。在宁都县,像如许的村级办事站已建起了27个,下一步的打算,是建设100个点,笼盖全县所有乡镇。
  宁都县地处赣江泉源,是全国首批100个生态情况建设树模县之一。杰出的生态情况孕育了众多远近著名、畅销内外的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不过,在电商兴起之前,农人出产的土特产,往往因为没有销路,而被拿去喂猪,乃至倒掉。
  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办事站,农人的土特产从土壤堆里搬到了电商“摇钱树”上,“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宁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纷纷上彀“触电”。如今,宁都县的农人只要将自家出产的土特产,挂靠在农村电子商务办事站代销,就能“坐着收钱”。
  自电商扶贫开展以来,宁都县注册网店1000多个,让1000余人实现电商创业,提供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4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7%,有效地撬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江西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小布镇美丽夜景
  “旅游+”乡愁浓
  宁都县小布镇是全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眼看游客逐日增多,该镇大土楼新村64岁的吴传寿萌生开发生态农庄的想法。小布镇距离县城有1小时车程,购买农庄装修材料十分不便。
  就在这时,吴传寿利用农村电商,在网上购买农庄包厢门牌、电线灯管等装修材料。“下单不到两天,门牌就到了。”吴传寿说,因为农村电商的到来,买农庄装修材料方便,卖农庄服务产品也方便。
  不仅是小布镇,近年来该县依托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一批旅游景点声名远播。先后有东龙古村、肖田朗际村、石上曾坊村“桥帮灯”等客家文化产物得到保护与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古色精品生态旅游路线。
  在田埠乡东龙古村义务讲解员李良锦眼里,家乡那淳朴的风土人情、发掘不完的古迹遗址,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也深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每天村里接待100多名游客,多的时候要接待近千人。”李良锦说。
  针对红色旧址多、分布较散的特点,该县把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纪念馆、宁都会议等88个革命旧址遗址有机结合,形成红色旧址之旅的特色路线。为提升旅游吸引力,该县先后拍摄了电视剧《宁都兵暴》、电影《红色别动队》、纪录片《少共国际师》等,把红色历史搬上屏幕。
  “在这里,既可以观赏美丽的风景,又可以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12月20日,会同乡安园脐橙基地,游客段春英带着亲朋好友前去过了一把“瘾”。据脐橙基地职工介绍,脐橙开采以来,每天都有上百名游客前来采摘。
  类似的场景,在宁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天天上演。该园区全面推行“猪(鸡)—沼—果(渔)”“菇—果—鸡”等生态种养模式,将猪(鸡)粪流入沼气池汽化后作为有机肥育果喂鱼,发展循环经济。要生态环境,也要经济效益,这是该县绿色崛起的态度,也是旅游开发的指南。
  宁都森林覆盖率达71.3%,是全国首批100个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之一。为此,该县秉承绿色与产业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形成水稻、黄鸡、果业、蘑菇、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蓆草、白莲、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了绿色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依托翠微峰、凌云山、莲花山等生态景区,发展起了集农产品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园区500多家,推出以“绿色新农村、倡导新体验”为主题的特色精品绿色旅游路线100多条,带动该县3万多人口脱贫致富。
   宁都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文乡”富“诗国”
  素有“文乡诗国”美誉的宁都县,文脉渊远,人文荟萃。在这片炽热的红土地上,百姓却有别样文化享受,崇文、怀德、开放、致远……宁都精神熔铸起百姓文化家园,“文化粮仓”呼之欲出。
  每逢赶集,黄陂镇利用冬闲时节,组织农民以趣味竞技的方式庆祝丰收,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干群、邻里关系。全镇26支代表队700多名农民运动员分批参加自行车慢骑、夹乒乓球赛跑、拔河等13个趣味项目比赛,这些趣味比赛项目把在场的农民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让村民们高兴的不仅仅是运动会,县宣讲团时常给乡镇送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科学技术等宣传,县文艺宣传队也会为乡镇送来精彩的文艺演出。“环境变美了,乡村的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也不能落下。”县文明办副主任刘建生说。
  宁都县坚持以文化民,不断创新文化投入机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从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入手,实施大规模的“民生文化”工程,打造城乡“30分钟文化圈”。近年来,该县财政投入2亿元陆续修建了文化广场、翠微广场等10多个文化广场,这些生机盎然、景色怡人的广场成为群众休闲的“城市客厅”。
  在农村,该县加大文化站建设力度,92%的村建有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广播,先后改造利用农村原有的小屋场、祠堂等文化阵地620余处。
  同时,在扶持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时龙头高昂,除巩固原有的文化部门和县文联外,着手创建“宁都文学院”(梅江书院)这一文化艺术专业指导机构,内设专门的编制人员和专家学者,依托这些机构的龙头带动,积极培养本土文艺创作人才,进一步繁荣该县文化事业。
  此外,该县建立健全文学创作奖励机制,引导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工作。在文艺培训工作中坚持高规格、上档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次聘请全国知名宣讲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来宁都传经送宝,并积极组织文艺青年出外培训学习。
  因宁都城乡文化硬软件建设的长足进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好人文化凸显,大大促进了乡风民风的转变。涌现出省劳动模范王凌,“赣州好人”曾小琴、黄小坚,“翠微之子”典型吴金秀、邓保生等一批先进典型。

  今朝的宁都,观书画展、看大型体育赛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不再奢侈,从农村社区、城市公园、旅游景点,不时传来文化的号角和幸福的欢笑,“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的情景跃然而出。(中国江西网记者综合报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添加微信公众订阅号:ningdu888或微信公众服务号:ningdu8,欢迎关注!宁都城市网(www.342800.com.cn)关注宁都城事生活、消费娱乐、商业服务、新闻资讯微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