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央苏区战争的主要决策指挥中心和重要的前沿阵地,曾诞生了“红五军团”“少共国际师”的宁都县,在苏区革命斗争中,全县参军、参战、支前人数达到23万人次,共有56304人参加红军,数万人英勇捐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6725人。 近年来,宁都县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建设工作列入“党委工程”,扎实有效推进全县烈建工作。 县里零散烈士墓比较多,为摸清散葬烈士墓底数,宁都县坚持不错、不漏、不重的“三不”标准,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合行动,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会等形式对全县6842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烈士墓进行逐一核查登记。 为扎实开展好烈建工作,该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实施以奖代补办法,即县民政部门在工作经费中拿出20%用于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抢救保护,对就地维修工作先进乡镇、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并对在该项目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立足现有革命烈士纪念馆远近闻名的优势,大力开展革命烈士纪念馆暨烈士公墓改扩建项目建设,投入1200多万元进行征地置换,扩建2.6万平方米烈士纪念场所;坚持尊重有关方意愿、尊重风俗习惯原则,对零散烈士墓进行就地维修和集中迁建。就地维修完成2000座,集中迁建的将依据宁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暨烈士公墓改扩建项目执行;建设好统一制式的烈士墓4000余座,并将建设镌刻有全县16725名烈士姓名的大型烈士纪念墙,以及纪念广场、纪念群雕、纪念亭、凭吊大厅等,方便党员群众及烈士后人凭吊、祭扫。 一名烈士一堂课,一个纪念碑就是一部教科书。在维修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同时,该县着力挖掘其教育启迪功效,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为更好地挖掘革命烈士事迹、史料,该县积极通过党史、军史部门深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考证战斗背景,核实烈士姓名,建立烈士档案;积极走访当地老人、烈士战友、烈士亲属等知情人士,收集烈士及战斗史料,让一部部“活历史”呈现在世人眼前。 如今,修葺一新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该县每年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计100多场次,参观者在参观中感受先烈风采,在凭吊中陶冶爱国情操,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国家建设者。
来源:赣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