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钟小春摄
网媒记者在万寿宫观看表演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李明水报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出自许逊许真君得道升天,全家42口人及家里的狗和鸡也升天的典故,万寿宫也是为纪念这位江西的地方保护神“福主”而建的。1月19日下午,参加“行进宁都发现精彩”的全国重点网媒采访团来到小布的万寿宫。台上生动的表演,台下观赏的村民,不时传来的掌声和呼声,勾勒出一副祥和美妙的画卷,网媒记者也被台上村民的表演深深打动,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小布人民太有才了! 许真君,原名许逊,字敬元。东汉末,其父许萧从中原避乱来南昌。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许逊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他天资聪颖,五岁入学,十岁知经书大意,后立志为学,精通百家,尤好道家修炼之术。真君二十九岁出外云游,曾拜吴猛为师,得其秘诀。后又与当时的大文人郭璞结交,访名山福地,觅修真炼丹之所。晋武帝太康之年,真君四十二岁,被迫去他乡就官,任蜀郡旌阳县令。他居官清廉,政声极佳,深受百姓爱戴。晋武帝死后,政局不稳,惠帝昏愚,贾后独擅朝政,引起八王之乱。任旌阳县令十年之久的许逊,毅然弃官东归。东归后,与吴猛同往丹阳(安徽当涂县),向谌母学道。此后云游江南许多地方,为民除害、根治水患。据记载,他在136岁时去世,传说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 走进万寿宫,记者发现里面前厅有2层结构,设有天蓬、戏台、酒楼、钟鼓楼等,左侧设有三官堂,右侧设有谌母殿,下两侧分别有土地祠、白马庙。两只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狮子镇守在正堂高明殿前,许真君、吴猛、甘战神像居中,庄严雄伟。正门顶上“福我西江”四个金字,令人醒目,还有皇帝命名“敕封万寿宫”圣旨牌位。
小布蓝杉剧社在万寿宫表演 据了解,小布万寿宫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目前除南昌万寿宫外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庙,万寿宫也是江西会馆的前身,以前赣商活跃在全国做生意,主要经营茶叶、瓷器等江西名品,只要有赣商云集的地方就会有万寿宫,如果某个江西籍商人在外经商遭遇变故,身无分文,只要找到万寿宫就会有人接济他。 在小布当地流传着一个建庙的故事,传说昔日小布有个名叫福兰的人,一次探亲经过寨下坝上,拾到一尊真君神像,他把神像带回小布现在建庙处,这里原是一个芦茅坝,他因口干,把神像放在一边,到河里去喝水,谁料喝水回来,他再也拿不动这尊神像了,于是他跪下祷告,如果真君老爷要在这里建庙,请你转三个胜告(当时用草鞋当告),我就给你在这里盖庙,结果三告皆应。他认为自己力不能及,只好去找当地的富翁商量,可谁也不信他,拖了几天后,赤坎村的陈富翁突然得了一场重病,迫不得已,陈富翁向许真君许愿说“病好之后,立即兴工建庙。”后来在购买木材时,真君又大显威灵,一夜功夫,疾风骤雨降临,把几座山的杉木,全部折断成短尾树了,这料无法外运,买树人只好全部用来建庙。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轰动全小布,故献钱献料者不计其数,很快就把庙建成,所以几百年来,许真君每八月的庙会,也形成了七十二村半人不敢违忘的一件大事。目前,小布蓝衫剧社每月初一、十五固定在万寿宫演出节目一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