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互联网+”发展理念,率先通过微信问政、电商扶贫、网上卖景等举措,奋起赶超,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微信问政——干部群众“指尖对话”
“中山南路垃圾不清理有反弹。”近日,一则“即时爆料”出现在“宁都形象”微信群中。该县环卫处立即作出反应,2小时后,路面恢复干净。
近年来,宁都县在发展过程中,向网民“取经”,创建了“宁都形象”微信群,试水“微信问政”。该县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加入这个平台,直接听取网民声音,为提高问政效率提供保证。
“微信群有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安福乡党委书记黄娟一下班,就会抽空翻翻微信群,看到好的“点子”,就记录下来,再结合安福乡实际,运用到各项工作中。
随着一条条发出的微信得到回复、一个个反映的问题得到快速解决,群众也慢慢适应了网络问政,为了宁都发展这一共同目标,有事说事,直言不讳。同时,该县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分别创建了宁都地税、宁都医保等50多个微信群,构建起立体化的“微信问政”和服务平台。
如今,小到窨井盖丢失、垃圾乱倒,大到整治违章建筑、“三城(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同创”等事项,从市民发信息,到事件交办,再到相关部门处理答复,都可“浓缩”在微信上完成,随时随地传递民声、化解民忧。
“指尖对话成本低、速度快、精准直接,党政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和解决百姓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了更加贴近民意的决策体系。”县委书记王四华一语道出了新制度带来的新变化。
电商扶贫——山区农民“坐地收钱”
“足不出村,就可以在线出售村民们的土鸡蛋、黄鸡、红薯、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尝到了互联网甜头的电商业主李英有些得意,开业不到10天她就帮助村民代购代销了几十笔,累计交易金额1万多元。
农民李英的成功“转身”,只是宁都县电商兴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利用“农村e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打造村级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网购服务、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手机充值等业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将在线下愁卖的农产品在网上卖出了好价钱,实现了电商扶贫目标。
在宁都,像李英这样开网店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电商。如今,宁都县农民只要将自家出产的土特产,挂靠在农村电子商务办事站代销,就能“坐地收钱”。
据统计,宁都县自开展电商扶贫以来,全县共注册网店10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5年,全县实现网络交易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146%。同时,宁都县贫困人数由2012年的21.3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12.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网上卖景——“线上线下”共促旅游
1月19日,得知小布镇被授牌成为“江西十大休闲旅游小镇”后,该镇大土楼新村村民吴传寿立即在自家网页上挂出这则消息,图文并茂推介小布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往他的生态农庄消费。
近年来,宁都县瞄准方兴未艾的旅游产业,积极唱响“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品牌、打造红色旧址之旅,并通过拍摄电视剧《宁都兵暴》、电影《红色别动队》、纪录片《少共国际师》等,把红色历史搬上屏幕。同时,依托翠微峰、莲花山等生态景区,该县发展了集农产品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500多家生态休闲旅游园区,推出100多条特色精品绿色旅游路线。
为叫卖好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的宁都频频“触网”,在与旅行社合作,通过图、文、视、听等方式在各大旅游网站进行推介的同时,也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让电子商务覆盖第三产业全领域。
目前,宁都大力发展古色、红色、绿色旅游经济,已形成古、红、绿三色交辉的生态旅游发展态势,全县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带动全县3万多人口脱贫致富。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欢迎光临 宁都城市网 (http://www.342800.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