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绿了,水清了;路畅了,街净了;城美了,心情舒畅了。
今年初,宁都县踏上了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以下简称“三城同创”)之旅。全民参与,合力创建,如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重“面子”,更重“里子”
9月19日,雨过天晴,位于宁都县法院办公楼后的海子汽修厂老板郭明海正在看新闻。
“这里地势低,往年,每逢下雨,店外就积水;如果雨势大,店里就会进水,我不得不把汽修工具往高处搬。”郭明海对记者说,今年,政府对下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后,这里再没有出现过积水现象了。
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容,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车多路堵、城区内涝、垃圾围城……这些城市顽疾成了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引起宁都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初起,该县结合实际,在全县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力打造宜居家园。
一提到城市建设,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在建筑、广场等“面子”工程上,宁都县委、县政府却认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是“三城同创”的前提,不光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为此,今年在规划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时,宁都县新增了排水扩容、菜市场改造、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和美化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里子”项目58个。截至目前,已完成宝塔路社区、宁都三小等路段路面整治硬化6000多平方米,翻修南门红绿灯破损沥青路面4000多平方米,对全县20多条小街小巷进行了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的改造建设,对翠微西路、登峰大道等路段的1200多米下水道也进行了改造,安装路灯220盏,打通断头路8条……
抓整治,更抓机制
走进东门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通道、整齐有序的摊位。
“现在的农贸市场和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经常在这里买菜的居民张女士说,以前农贸市场和旁边的道路摊贩流动性很大,占道经营很普遍,整条路又堵又脏。现在,东门农贸市场经过加大保洁力度、疏通排水系统、规范摊位设置、取缔店外经营、整顿摊档摆卖秩序等整治,面貌一新。
建设和改造城市不易,管理城市更是难事。“三城同创”刚开始,该县就整合城管、交警等部门,分步骤、分阶段持续深入开展了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摆乱占等市容市貌乱象的集中整治活动。
通过集中整治,共取缔流动摊贩520余(个)人次、取缔固定摊点130余户,纠正出店占道经营2000余户,拆除楼顶破旧广告、墙体广告及其他违法乱贴乱挂广告1500余块,清理各类垃圾广告1100余处,规范户外宣传和围墙、杆线等设施广告,城区市容市貌得到较大改观。
宁都县坚持“清理整治和依法规范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近期整治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管理体制上,着眼于理顺部门关系和条块关系,重新界定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在制度完善上,出台了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昼清夜扫24小时保洁制度;在队伍建设上,增加40多名环卫工人;在日常管理上,对城区细分35个片区,实行网格化有效管理;在检查考核上,采取每月定期对各片区环境进行检查考核,进行通报和曝光。
重治城,更重治人
起初,干部带头参与“三城同创”,有人以为这只不过是一次常规的打扫卫生,然而,当一些单位因“三城同创”不力被县里通报后,他们意识到是动真格的了。
县委宣传部干部封新保告诉记者,现在周一到周五,大家都自觉来到“三城同创”责任区,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居民乱堆乱放、乱丢乱扔的习惯也改掉了,现在大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明的进步,不仅有赖于干部的率先示范,也有赖于市民素质的提高。该县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做文明市民,当‘三城同创’先锋”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市民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宁都县城管局局长黄建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把城市的发展和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融为一体,让大家有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三城同创”才能获得真正、持久的生命力。(陈孟春特约记者廖海峰)
来源:赣南日报
欢迎光临 宁都城市网 (http://www.342800.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